![]() |
![]() |
抛砖引玉--关于诗歌古韵与新韵的讨论札记 | ||
1月25日,写七律一首,题为“颂雪迎春”,全诗如下: 欣欣锐意势轻寒,
妙境空灵颂雪仙。
洒絮冰心凝雾水,
飞花素手舞云天。
城灯夜闪琼枝曳,
社火夕明玉树翩。
喜看初晴阳灿灿,
蒸蒸瑞气兆丰年。
此诗在博客发布后,不少博友给予评点和鼓励。对古诗文颇有见地的李布衣博友这样写道:“劲健而雄浑之品,李布衣.激赏! ”接着布衣博友提出一个问题--"社火夕(入声,属仄)明玉树翩",除韵脚之外只有"明"字属平,本句孤平; 第一或第三或第五字最好用平声字以救孤平,比如"街火夕明玉树翩","社火更(夜更天之更)明玉树翩", 或"社火夕明银树翩"等。您看呢?我读此评论后这样回复:诚谢布衣博友激赏鼓励,并提出“夕”古入声的问题,是的,“夕”字古为入声,但现今在普通话中归为平声,现代汉语词典中标为平声读音。读音和平仄归类,从古还是从今,历来有不同主张,若为今人诵读方便,自然是从现在的普通话读音为妥。但主张从古的理由通常是:既然按格律写诗,应按古韵。我在实际运用中是主张和实践用普通话读音的,但也感到有些矛盾。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学术上未定论的事,王力在《诗词格律》一书中也指出:“入声问题是辨别平仄的唯一障碍。这个障碍是查字典或韵书才能消除的”,但事实上,这是说了一个活话,并未提出解决的方法,因为,字典和韵书都有古今之分。至于这首诗中涉及到这个问题,我打算暂先来个“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办法,浩瀚词洋字海嘛,先做回避,修改换字。改一改未未尝不好。字的读音和平仄归类容以后再讨论!呵呵!这方面讨论一下,也是不错的。这番话,也请布衣友和诸位博友一并评点。谢谢! 1月27日我将此诗做了小的改动,将: 城灯夜闪琼枝曳, 社火夕明玉树翩。 改作:城灯路耀琼枝曳, 社火街明玉树翩。 改后全诗如下: 欣欣锐意势轻寒,
妙境空灵颂雪仙。
洒絮冰心凝雾水,
飞花素手舞云天。
城灯路耀琼枝曳,
社火街明玉树翩。
喜看初晴阳灿灿,
蒸蒸瑞气兆丰年。
1月28日,我修改后在评论栏写道:博友、诗友,您可能注意到,我为了照顾喜欢古韵的朋友,对此诗颈联稍做了修改,主要是原联下句中按平声用了“夕”字,虽然这是符合沿用数十年的《十三辙》韵书,也符合中华诗词学会2005年颁布的《中华新韵》的,《中华新韵》以普通话为基础,将古入声归进新韵声部,不再有入声部,其中,“夕”字是明确归为平声的。但目前古韵和新韵大家都还在分别使用,新韵的推广还要逐步发展。在古平水韵中,“夕”字为入声,归平仄应为仄,喜欢古韵的朋友,会认为是该“平”之字用成了“仄”,我想,已有新韵,我不会把归为新韵平声字再按“仄”去用,但毕竟古韵沿用历史悠久,还是兼顾考虑诗歌能共同接受,暂回避此类字吧。也请诸博友、诗友推敲,看改的好与不好,呵呵!1月28日布衣博友看了修改后的诗,很高兴地留言:“李布衣.再赏。 避得巧,更有气象,果然高手!”这也许能代表部分喜欢古韵的朋友的心情吧。呵呵! 布衣博友高兴了,我想更多的朋友也高兴。但我还想再说几句:从长远来看,我倒是主张在写作运用上,逐步统一用新韵,新韵以普通话汉语拼音为基础,便于明确统一读音,易辨平仄,作者使用方便,也易使广大诗歌爱好者接受。这样,可去除格律诗词创作发展的一个障碍,让格律诗词插上新韵翅膀,更好地发扬光大,这样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当然,古韵书还是有用的,研究掌握古韵,对学习和鉴赏古代优秀作品,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朋友,您不妨也谈谈看法! |
||
诗雨明 发表于2008.01.3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本网介绍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价格体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我的邮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