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味的哭丧

    休息日,一种诺大、嘈杂的声音划破了晚间的宁静。定神过来,感觉这声音近在咫尺,凄楚、怪异,延绵不断,纷扰得让人彻夜难眠。次日早晨,循声立于阳台一看,方知十米开外的邻居有人撒手人寰!
  亲人西去,情真意切、声泪俱下、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的哭声再大,哪怕是哭他几天几夜,旁人无可厚非。可令人不解的是,这哭声并非来自死者亲属肺腑,而是通过高音喇叭代哭,并在以后的两天里,这种哭声一浪高过一浪,着实不由得让人们怨声载道,指指点点。
  由于孤陋寡闻,笔者只知当今社会有雇人哭丧一事,但以现代化工具代哭,可称得是丧事上的创新。雇人代哭也好,喇叭哭丧也罢,且不说影响他人作息,在笔者看来,都是对传统的伦理道德文化的玷污,对亲人的大不敬。
  哭丧作为传统文化延续至今,是这种对亲人离去缅怀的形式能得到人们的首肯。哭,是心底里伤感的自然流露,是对亲人挽留的情感释放,表达的是内心的悲痛和怀念之情。
  孟姜女在丈夫被迫离家修筑长城后,她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丈夫的噩耗,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丈夫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尽管是传说中的故事,可人们认同的是孟姜女对丈夫的真挚情感,以及对人性的颂扬。
  而当今的一些人,总是喜欢耍一些新花样:长辈千古,晚辈不哭不跪,更舍不得几滴眼泪,为了装腔作势给人看,于是只好请人“代劳”。更有甚者,还有上坟祭祀烧报纸的怪象,在糊弄鬼呢!这种虽有哭丧形式,却没有哭丧内容,给人以虚伪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做作,真是让人啼笑皆非。
  孝道是人世间最诚挚最纯洁的情感,孝道本无价,花钱雇人替自己的亲人哭丧,买的是眼泪,不是真情,更不是真正的孝道。亲情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一旦失去,不可复还。哭,自然不该演戏做样子。
  假如对亲人的逝去,哭不出眼泪,而内心深处确实充满无限忧伤,胜过泪流满面,何须去花钱买哭,真戏假做?倘若对亲人的消失不在意,又何必非得如此排场呢?
  羊有跪乳之恩,鸭有反哺之义,何况人乎?这种变味的哭丧,如嚼五味瓶,实在让人酸彻透心!愿它能远离而去,留住人性的光辉!
 

苏文朋 发表于2009.07.23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网介绍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价格体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我的邮局
北京龙融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许可证:040228号
 京ICP备05046794号
建议使用: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