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人心中之歌---北辰现代民间绘画艺术风格略谈

    植根于北运河畔的北辰农民画,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参加首届全国农民画展至今,已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她以独树一帜的大运河风韵博得世人青睐。但仍有人不明白一些名不见经传,未得美术专业训练的农民,怎么会画出那么多充满智慧的图画呢?
  其实农民画(亦称现代民间绘画、当代民间绘画)世界各地都有,只是称谓不一。比如美国、日本称素人画,欧洲称稚拙画。法国著名天真画派画家亨利?卢梭其早期作品亦可称素人画。他未经过正经美术专业训练,四十岁前还是税务职员,他的作品洋溢着天赋、童心和稚拙。他的画作对二十世纪画坛的现代派画坛多有启示。北辰农民画的创作群体中大都是未受过美术专门训练的农民,他们很少知晓绘画上的所谓构图学、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诸多画理和画法。但他们有着独特的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及表现事物的方法。有一种人之初的灵性。他们得天独厚地与大地结缘,大地亦无私地给他们以元气。始终在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乡间“大学校”的义务教育。从他们降临这个世界,感官能感知客观世界开始,那散见于民间各个角落五彩斑斓的民间艺术,那红火喜庆的节日活动,以及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中农民对美的创造力,这一切从孩提时代便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朝朝暮暮,岁岁年年象乡音一样,在不知不觉中构筑了农民独具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在这种意识主导下的美术创作自然别具一格,稚拙、洒脱。
  他们作画不是以形式炫人耳目为能事,怎么画,不怎么画,都从感情需要出发。一招一式都有说法,什么花配什么鸟都有讲头,他们是用心灵去追逐那美好的憧憬。创作过程也迥异于正统的国画、油画、版画,作画前无需再度深入生活,“搜尽奇峰打草稿”,以及伏案“惨淡经营”、“九朽一罢”。面对一张白纸,只需有了腹稿,便可信手拈来,由某一点推开,如行云流水,心到笔随,无法而法,自由畅达。作画在立意、选材、表现上都能给人以耳目一新感觉。概括谈北辰农民画有如下艺术特点∶题材广泛,以心造象,求全求满,洗练夸张,妙用装饰,诙谐风趣,色彩响亮。
  题材广泛。生产劳动,民俗民风,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花鸟虫鱼,四时风景等无所不有。多为出口吉利,喜庆欢乐,充满美好理想和愿望。作品中没有冷漠、孤寂颓唐情绪。
  大凡民间艺术都是如此。历史上越是灾难之年的民间艺术越是饱含美好希冀,催人奋进。 作者群中由于生活经历、爱好、气质的不同也表现出差异,如老年妇女多喜欢画种花摘果,饲养家禽。作品风格古朴、恬静。色彩上多从自己熟悉的剌绣中汲取营养,色块上常装饰以不同方向的色线,看上去总有绣片味道。当今的女孩子很少做针线活了,衣服鞋袜都用钱买,象男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就作品风格男女青年的作品不好区分,但能看出是出自青年人之手,他们少懂也不擅使用长辈常用的谐音寓意的语言符号,表现福、禄、寿、喜之类作品,而喜欢直接表现生活,表现手法更为大胆、自由、新颖。
  以心造象。农民画家所画物象,不是画肉眼所见物象表面的物理属性,而是用心灵去表现渗透着感情的生活感受。以心造象,得意忘形。如鸟生四翼,马长八肢,这样画,绝非以怪诞迷离来吓虎人。其实细细品味都在情理之中,四翼鸟更能飞翔;八肢马是拐弯时马给人留下的印象,表现了运动中物象的四维性。农民画还可以表现视觉以外的东西,称“x光眼”,如果见核,蛋见黄等。还有不强调物象间的实际比例关系,而是用心灵赋予它们应有的空间,如鱼比船大,人比树高。农民画不受透视法束缚,不强调空间印象所造成的视觉上近大远小,近清晰运模糊的视幻现象。有时为了表现的需要尚有远大于近的现象。画同一物象,在各个部位根据表现的需要可分别采用平视、仰视、腑视、环视。如画一个碗,碗口腑视呈圆形,碗底又平视显一条直线。碗口画圆形,这是根据碗本身特征;而碗底画成一条水平线,这是根据非平不稳的生活经验。这种表现手法是农民画中极常见的现象。这种表现手法反映出农民在绘画过种中是用心描绘的,它不是物象外表的客观再现,而是生活之理,自然之理的传达。这种现象在一些受过某种绘画训练的人看来是不合理的,但在农民画家看来,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因为他们的生活感受就是这样。他们有一个艺术上的“自由王国”在这里他们的心灵自由地翱翔。农民绘画的这种品格使我们联想到中国传统绘画中所强调的“以形媚道”、“寄意象外”、“得意忘形”等一系列艺术观念和艺术追求。这些思想也无不体现在同是民族文化组成部分的农民画创作中,不同的只是在这里表现得较之文人画家的创作更为彻底,更为实际。文人画家多受画理的制约,所谓从心所欲不愈矩。而在农民画那里,向来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方法,怎样能把最受感动的事物最称心的表现出来就怎么画。
  求全求满。农民画家不喜欢画物象的特写,即形象(尤其人物)的一部分被切割于画面以外。圆满是农民苦心追求的审美理想。从草虫到山川都要完美,画山有脚有巅,画水有流有源。画动物要选取即能表现其特征,又能显现其神韵的角度去表现。如画一匹马,首先选取侧面描绘,而画头部时又转为正面表现,这样各个部位都能得到充分表现。这种表现方法实际上是移动视点的方法,不同于焦点透视法,有些象中国画的散点透视。如“清明上河图”、“长江万里图”等巨制就是用此法,不过农民画家在多方位观照方面更为广阔和自由。为了求全又常突破时空的局限,塑造更为完美的意蕴。如画一棵桃树,同一树上有秋果的殷实;又有春花的芬芳。画荷,上有花、叶、莲;下有埋于污泥视觉并不可见的白藕。画树叶也要完美无缺,不画虫蛀等天灾所致的残叶。描绘其它形象亦如此。不完整的形象会使他们心理上感到缺憾,会被认为是一种残缺。这种残缺虽然也在一些画中被表现,并被视为残缺美。但对农民画家来说则是一种病态和畸型,是一种不健康的东西。
  还有农民画构图讲究丰满,画面上很少有大块空白。农民这种审美观点反映到他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室内阵设,大柜小橱、樽罐掸瓶,各种摆设都要布满;种田就要苗齐苗壮,不要缺苗断垄;家庭成员组合要儿孙满堂,合家欢乐,幸福美满,“满”就是美。这表面上看是一种普通的审美意识,实际上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对世界充满了信心和美好愿望的人生观的折射。
  洗练夸张。不把注意力放到某一细小的局部上,而是着眼于大的动态的表现。将大自然中繁、杂、乱的景观提纯、净化,然后夸张特别想表现的部分。对形的概括不是简单,而是简练,它是浓缩的艺术语言,是除掉杂质的纯矿。比如画一棵果树,树上只画五个硕大的果子和三朵盛开的花,便表现果树的神韵。如果自然主义地刻划,反而会感到所然无味。这里作者用的是减法。夸张则是用加法。水果画得很大,一个罗筐中只画一个就装满了筐,这里,就是应用加法作了夸张。作者总喜欢把特别想表现的物象置于画面引人注目地方,并夸大其占有的空间。民间夙有“十斤狮子九斤头”的说法。就是夸张了头的表现。就形式而言,画面组织有简有繁,繁而不塞,简而不空,疏密有致,富于节奏感。
  妙用装饰。有人说,如果没有了装饰,农民画便黯然失色。是有一定道理的。农民画从大的布局,到具体的造型、服饰、背景、道具及赋色等无不在装饰上妙用匠心,以获取美的意境。对于画面上的大色域,总喜欢绘以图案,以打破单调感,这种添加有寓意性添加,比如在萝卜上加画菊花、鹌鹑鸟,谓“安居乐业”,在房屋墙上加绘公鸡,谐音吉,取吉利内涵;还有联想性添加,如画梅花鹿,就在鹿身上加画梅花花朵,“花猫逗鱼”一画,作者联想到正在戏鱼的小花猫眼中定会有鱼的形象,于是把小猫的双眼画成两条小鱼,令人叫绝。还有不一定有什么含义的添加,在天空、地面、动物躯体以及其它大色块上画些花花草草或一些几何图案,只求视觉上的丰富感。构图上喜欢用对称手法,以求稳定美感。
  诙谐风趣。历史上天津卫这个大商阜、水陆码头云集四方宾客,造就了天津人热情好客、风趣诙谐的性格。生活中多有幽默的言行。天津这块土地曾滋育众多优秀曲艺家、漫画家。杨柳青年画中也不乏含幽默之情的作品,象“猴拉马”、“推灯纪念”以及大量的娃娃戏等。而在当今的北辰农民画中差不多所有画中都流露出逗人的趣味,用天津人的话说就是哏。画面在造型、设色及物象间的呼应顾盼等方面都能使读者从中得到轻松一笑。还有象八腿的马和三头的鸡和那些不合所谓解剖结构的造型等,不合物理,合心理,不求形似,求神似。还比如“黄狼拉鸡”一画,黄鼬反被群鸡啄,这一现象非自然之理,但符合人的心理。阅后一笑中尚有正义战胜邪恶的内涵。
  色彩响亮。随类赋彩主要表现为描绘物象的固有色,写实性绘画的色彩则注重对条件色的观察,而农民画的色彩运用表现为无法之法,即不受成法局囿,也不受造化限制。是一种“随心赋彩”法。用色比取形更为大胆自由,取形是以理来塑造的,用色则是靠情去宣染,色彩对于他们来讲是感情的显映,是生命的跳动。他们评画的标准就是“好看”。他们总是把最漂亮的颜色用在最想表现的地方。如画一条运河,作者认为河水是最重要的,就把最引人注目的红颜色赋予河水,其它房屋、农作物等再绘以与红色即对比又和谐的色彩。画面底色较少用白色,但整个画面都要留出若干大小不等的白色块,谓给图画“开窗子“透气、“点灯”、“留活眼”。或用较亮色块代替(如浅黄色),此法,类似素描中黑白灰中的白调子。他们很少用大面积灰颜色,这和天津民俗有关,传说天后娘娘就是一身红色,红色能使人逢凶化吉,赐祥降福。
  农民画家没有专门研究过色彩学,也少知晓民间艺人口传心授的赋彩口诀。他们绘出色彩如此绚丽的图画,是因为他们就生活在多彩的世界里,那无比丰富的民间艺术,诸如剌绣、剪纸、花灯、风筝、泥玩、年画等是如此多姿多彩,尤其春节到来,千家万户门窗贴红挂绿,村头的花会,流动的人群,身上穿的,头上戴的,红、橙、黄、绿、青、蓝、紫┅┅充满色彩的生活铸造了他们独具的审美观,他们就是用强烈、火爆、单纯、明快的色彩谱写心中的热情之歌。
 

张苠 发表于2014.09.10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网介绍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价格体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我的邮局
北京龙融世纪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许可证:040228号
 京ICP备05046794号
建议使用: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