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方 寸 世 界 --我学治印 | ||
印章从古玺演进至今,在中华大地承传了数千年。它以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的存在而得华人所钟爱。方寸印章容万仞。我对它的认识由浅入深,与时俱进。 早在孩提时代,懵懂时期见父亲有一方印章,平时放在八仙桌上靠山镜旁的一个黑漆木盒中,少见他拿出来用。感到它很重要,至于它的实用与审美一概不知。 后来有幸去通州上中学时,见美术老师王祖植先生办公桌上放着一大排印章,并常见他坐在桌旁刻印章。有时先生给我讲刻印章的要领。他不用印床,总是带着一只手套来刻(防止万一跑刀划伤)这样两只手可以同时作用于一方章上。再后来,考上天津美院,学校把篆刻列入教程中,我们班的篆刻任教老师是孙其峰先生,大家高兴极了。 听孙先生讲篆刻不枯燥,有理论、有实践,大家听得明白,记得深刻。他讲到关于入印书体问题时,她说,似乎篆刻就一定要用篆书入印。还有人提出大、小篆不可在同一方印上相间入印。其实历史上在文字演进中,由大篆到小篆没有一条截然的分界线,它应该有一个相当长的混用期,到印章为什么不可间用呢?印章除了用篆也可用隶、魏碑、楷书,这些文字更便于人们读懂,当然这里还有个艺术处理问题。他讲到汉印时他说,汉印最大特点是“平正”这一特征抓住了,印章就有了汉味。到这里不要停下来,要好好研究汉印在“平”中又寓“奇”。在朱、白、曲、直的布阵中总有不易发现的变化,使印章端庄而又灵动。印章只有“平正”而无变化,呈现的必是“四平八稳”,流于呆板。关于刀法有人提出切刀法、冲刀法、舞刀法等13种刀法,听了玄而又玄,其实就掌握切、冲、切兼冲三种刀法就可以了。先生边说,边在石(直精心珍藏。 学校里还有一位篆刻老师,李骆公,他早年留学日本,现在校教授油画,他的油画融西画和中国写意为一体,画一种个性鲜明的大写意油画,笔下的花卉,色彩鲜艳,似乎可嗅到香味,观到鲜活的生命。他还尚篆书和治印,他的草篆在传统的篆法基础上对字的结体、墨色浓淡作了大胆探索。一天先生对我说,你对篆刻感兴趣,可到我家看看我的印章。这天,我约了位同学前往,先生家住五马路,离学校很近,我们一踏进先生的画室就嗅到石料的芳香。先生正手持一把锯在锯一块很大的石料,先生指着墙根下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块说,这都是我从老家用口袋坐火车背来的,先生老家住福建(盛产寿山石)。市场上的石料贵不用说,用起来大小形状,吃刀感觉都不理想。说着他从架上取下一方方他刻的印章让我俩看,他说一定要看实章,只看印谱是不够的。治印和吸烟一样,一旦你上了瘾,一有空就想刻上几刀,才舒服,也是一种享受,以后欢迎你们常来,下次带些白纸来,搞些印存,供你们参考。一周后我俩再拜访李先生印了一本五十二方印的印谱,大多为闲章,我一直珍藏,有时取出拜读和体味。 多年来我为自己也为朋友刻了些名章和闲章,从中得到诸多绘画中所没有的快感。篆刻中那种果断施刀的感觉,以及在方寸间,在布阵中表现出的或简或繁,或疏或密,或阴或阳的节奏感都让我在审美上有所提升。同时让我想到古人把治印列入中国画家应有的四大素养之一是有一定道理的。 |
||
张苠 发表于2014.09.16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
本网介绍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价格体系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我的邮局 | ||
![]() |